传奇导演大卫·林奇的影响 不只《双峰》那么简单

最后更新:2016-01-31 00:35:31来源:MIKE MARIANI
\

图片来源:网络

在如今的美国电视剧中,很难找到哪部没有受到过《双峰》(Twin Peaks)影响的作品,但由大卫·林奇执导《双峰》只在ABC电视台播出了两季。大卫·林奇对怪诞元素的运用、他超现实主义的逻辑、黑色幽默、典型的镜头美学,在《黑道家族》(The Sopranos)、《迷失》(Lost)等当代热门电视剧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双峰》剧集在25年前被电视台取消,却对当今的黑色幽默风格剧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双峰》重启版将于2017年初播出,大卫·林奇将会重返深受他本人影响的电视界。

但《双峰》这部剧只是大卫·林奇70年人生中的一个篇章,他至今仍是美国25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要想真正了解大卫·林奇对现代电影和电视的影响,不得不提到他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电影《橡皮头》(Eraserhead)、《蓝丝绒》(Blue Velvet)和《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这三部电影在 “肉体恐怖”(body-horror)电影、电视中的女性反英雄角色、反乌托邦以及令人沉迷的故事情节等各个方面都开创了全新类型。这三部电影之间的时间跨度有25年,记录了林奇独特鉴赏力的发展,既导致美国流行文化出现新局面,也让观众在这些影视中思考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大卫·林奇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描述了婴儿、养育子女与难产的恐惧。这部电影经历了五年混乱的拍摄进度,资金也一度出现问题。1997年,《橡皮头》正式在午夜场上映,逐渐赢得了一批忠诚的追随者。电影讲述了平凡而又奇怪的亨利·斯宾塞发现自己儿子女朋友意外怀孕的故事。这个孩子生下来后,电影画风转变成了卡夫卡式的噩梦,既幽默又令人绝望。配上非常惊悚的背景音乐,《橡皮头》构建了一幅反乌托邦的图景,反应了亨利·斯宾塞自己对与身边人之间关系的深深恐惧。

在《橡皮头》的追随者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了,后者1980年的电影《闪灵》(The Shining)中就有不少大卫·林奇风格的影子。《闪灵》中同样使用绵绵不绝的背景噪音和跟拍镜头来表现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最终都会演化成一场疯狂的噩梦。此外,《闪灵》中著名的237号房间也是对《橡皮头》亨利·斯宾塞邻居门牌号“27”的致敬。《闪灵》和《橡皮头》中,“性”都被描绘为一种逃离的出口,但最终都会驱使主角走上恶性循环。

除了对《闪灵》的显著影响,《橡皮头》还促成了“肉体恐怖片”这一亚流派的产生,这一流派主要通过对人体毁损和腐烂的描绘来传达恐惧感。《橡皮头》中对内脏的展现体现了男主对要照顾新生儿的焦虑,这也是第一部将人体作为恐怖、令人作呕象征的电影。在这类电影中,人体会令人产生直接且直观的恐惧,《橡皮头》中的婴儿只是肉体恐怖片最为明显的体现元素,此外,片名《橡皮头》意指电影中的一段插叙,其中斯宾塞被斩了首,他的头被送进铅笔工厂用来做橡皮了。这种对人体自发性的迷恋和厌恶,以及对其无限的解构,对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克里夫·巴克(Clive Barker)等导演以及《变蝇人》(The Fly)、《录影带谋杀案》(Videodrome)、《养鬼吃人》(Hellraiser)等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卫·林奇1984年的电影《沙丘》(Dune)票房大败,不过他1986年的《蓝丝绒》标志着大卫·林奇个人化独特叙述风格的回归。《蓝丝绒》讲述了凯尔·麦克拉克伦(Kyle MacLachlan)饰演的大学生了解到他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小镇不为人知一面的故事。《蓝丝绒》收获了非常两极分化的评论,一方面被许多人嘲笑为“肮脏且充斥着厌女症思想”;但也有包括《滚石》杂志Peter Travers在内的部分评论员称之为十年来最伟大的电影。

《蓝丝绒》最显著的影响体现在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电影中。塔伦蒂诺不仅延续了《蓝丝绒》中将暴力“风格化”的风格,更是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基调,这种基调既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琐事里,也同样体现在人本身做出的各种暴力行为中。《落水狗》(Reservoir Dogs)中,迈克尔·马德森(Michael Madsen)扮演的金先生(Mr.Blonde)一边听着70年代K-Billy演唱的《Super Sounds》,一边割下警察人质耳朵的著名场景,也是对大卫·林奇电影的一种致敬。

《落水狗》与《低俗小说》(Pulp Fiction)都在影片中点缀了不少世俗对话、视觉错觉、恋物癖等桥段,《低俗小说》尤甚,其中在拍卖行的那幕经典场景在《蓝丝绒》中也有着类似的表现方式。和林奇一样,塔伦蒂诺早期的电影也非常值得一看,因为其中所有颠覆性的离奇场景全部都发生在一个小环境中。

最重要的是,《蓝丝绒》同时改变了导演和观众对美国小镇生活的看法,小镇中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与黑色电影形式结合,在《蓝丝绒》上映后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科恩兄弟的电影《冰血暴》(以及近年来拍摄的同名剧集)、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以及《广告狂人》(Mad Men)、《堕落》(The Fall)、《贝茨旅馆》(Bates Motel)等剧集都有所体现。《蓝丝绒》以它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写了美国虚构作品的历史,直指掩藏在美好田园乡村生活下的黑暗。

大卫·林奇电影中的潜台词能够诱使观众质疑自己的欲望和道德观,这也是让即将播出的《双峰》剧集如此受期待的原因之一。电视剧毫无疑问是如今挖掘美国个人生活的主要媒介,这样的平台再适合林奇不过了。

在《蓝丝绒》面世15年、《双峰》播出近十年后,2001年,大卫·林奇献上了他最杰出的电影作品。《穆赫兰道》原定将于1999年作为电视剧在ABC台播出,但因为与电视网高层多次出现创意分歧后,林奇最终决定将其拍摄成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最终成为了电影界的“狮身人面像”,既延续了《蓝丝绒》、《橡皮头》中光明与黑暗的双线推进表现手法,同时更具成熟的戏剧张力。其病态的基调与道德界限的模糊在《真探》(True Detective)、《尼克病院》(The Knick)、《守望尘世》(The Leftovers)等剧集中同样都有所体现,更是都涉及到了存在主义的疑惑,主角也都有些心理问题。

林奇如拼图般的电影结构,实际上是许多电影人尽力避开的,此外,《穆赫兰道》作为最为著名的惊悚片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核心是一位脆弱而又痛苦的女性角色,这样的角色设定重新构建了黑色电影的旧等级格局。电影中的女主角戴安-赛尔温(Diane Selwyn)在荧幕上探索了心理极为复杂的女性角色的各种可能性。它同时推翻了当时女性角色通常都较为平庸的传统设定: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和劳拉·哈林(Laura Harring)两位演员诠释的角色原本是一个朴素少女和一个落难少女的设定,但在影片末尾,这样的设定被彻头彻尾地打破了。娜奥米·沃茨诠释的戴安-赛尔温一角,在《黑天鹅》(Black Swan)、《忧郁症》(Melancholia)、《杰西卡·琼斯》(Jessica Jones)中的女主角身上都能寻得踪迹。

《穆赫兰道》最早的R级超现实电影之一,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现在常常出现在Netflix上。正如James Poniewozik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如今Netflix和Amazon这样一次放出全季剧集的做法,正是另一种不同的视觉讲述形式。像《超感八人组》(Sense 8)这样的剧集比电影要长,比普通美剧的剧情更紧凑,需要观众完全沉浸到剧集所构建的世界观与逻辑中去。Poniewozik描述的这种作品形式——紧凑、完整而又新颖——听起来正与大卫·林奇的电影风格相似。但如今的电影业已于大卫·林奇当年大相径庭,也许现在我们更容易在电视剧作品中发现林奇风格的影子。

如今,电影院里充斥着翻拍和续集(或前传),难怪电视剧对电影的审美主导地位产生了冲击。也许有人仍然坚持电视剧没有电影“出色”,但如今小荧幕上许多剧集的表现已经证明电影不再是最具实验精神、最敢于冒险、又同时最贴近现实的媒介了。如果大卫·林奇现在把《穆赫兰道》拍成电视剧,很有可能会取得更为空前的成功。因此,也没有比现在更适合《双峰》、更适合大胆奇特的叙述方式回归的时候了!

(翻译:李思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