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团的链条上还有哪些“一根绳上的蚂蚱”?

最后更新:2015-05-14 23:25:12来源:羊城晚报

  闹得沸沸扬扬的云南“1元”导游辱骂游客事件还未停息,网络上以昆明、大理、丽江为主打的低价团却仍在滋长。记者发现,从北京出发的低价团中,云南线路尤其突出。为何低价团“钟情”云南?业内人士说,云南的购物店中玉最多,而且价格不菲,导游返点高,因此零负团费现象尤其突出。(5月12日《北京晨报》)

  “1元团”的真相,让骂人的恶导游在舆论中形象稍稍逆转。不少人开始反思,那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游客,在自由市场中,究竟是怎样背弃契约、坐收诚信渔利。当然,法律上说,旅行社属于强势方,不能秉持“有需求就有供给”的逻辑,在底线下玩你情我愿的敛财游戏。正是有这个大前提在,涉事导游和旅行社的罚单才开得有底气。

  不过,放眼望去,“999元游泰国”、“399元游港澳”、“1元云南游”,甚至“0元团”……在身边如走马观花,屡见不鲜。从5月1日起,国家旅游局开展治理“不合理低价”专项行动。而早在2010年香港发生导游阿珍辱骂内地游客事件后,零负团中的强制消费行为就引起公众热议;及至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开始实施,更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导游和领队“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遗憾的是,低价团并未禁绝。

  低价团风生水起,与旅游市场失范有着直接关系。但实际上,除了狭义的旅游市场,地方商业生态,也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业内人士举例说,譬如华东的特产是茶叶,但是一盒茶叶也就一百来元,游客能买多少?导游从100元里顶多拿到50元。云南就不一样,3000多元的玉器算便宜的,遇上有些阔绰的游客,花几万也很正常,导游若从中拿50%的提成,自然愿意冒险。但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动辄成千上万的“宝贝”,利润何以能够在成本上打滚翻番?华东的特产,为什么就没能炒到几千块钱?上千的奢侈品都有人管,为什么上万的玉石生意如此“粗放”?

  各地低价团都有,但也有集中化的一些倾向。在这些“倾向”中,暴露的不仅是地方旅游业的秩序,也折射出商业环境的冰山一角。靠山吃山,石头是“无价之宝”;靠水吃水,海鲜是“乱象之源”……如果不能整肃交易环境,地方市场监管继续对特产买卖“睁眼闭眼”,无疑为低价团的妖异生长提供了不竭之源。

  山川奇绝,碧海秀美。不过,再好的风景,也不能为暴利交易搭台唱戏。导游要治理,旅行社要整顿,甚至游客要理性——只是,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土著“特产店”,就活该安然无恙吗?(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