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古剑见证全家抗战:祖父抗击八国联军 父亲抗日

最后更新:2015-05-14 23:29:58来源:燕赵都市报

  本报驻沧州记者 韩泽祥 文/图

  任丘市麻家坞镇南马庄村,已故河北省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马金镶先生的长子马宝聚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一把古剑。看见它,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马金镶先生全家投身抗日战争的感人事迹。

  家传古剑曾抗击八国联军

  据马金镶的三子马宝树介绍,他的祖父马凤岐既是清朝末年的武秀才,又是乡间的名医。兴起于山东、直隶交界地的义和团运动,于1889年传入任丘、河间一带,马凤岐曾以行医为名,手提古剑身背药箱,秘密参加了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马金镶手持古剑弃医抗日

  马宝树说,他的父亲马金镶自幼苦读诗书,16岁便出师行医。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从祖父手中接过了这把凝聚着反侵略、反压迫精神的古剑,毅然弃医抗日。1938年9月,马金镶出席任丘、河间抗日救亡大会后,担任了东南乡抗日领导小组副组长。他经常以行医作掩护,带着古剑走村串户向村民宣传抗日思想,动员群众全力投入抗日斗争。

  因为敌强我弱,共产党派来的大批抗日干部只好转入地下,白天隐避,夜间开展各种抗日活动。为了保护好这些干部,马金镶家就成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和任河县第一批堡垒户。有许多抗日干部曾在他家住过。为了保护好这些干部,马金镶把村里的地道直接通到家里,地道口设在锅台内、牛槽下边,一有情况马上钻入地道。后来日寇发现马金镶家是堡垒户,把他家的房子放火烧了好几次。

  马金镶掩护同志遭敌严刑拷打

  1943年1月初的一个上午,驻小店(现河间市卧佛堂镇)的日本鬼子、汉奸100多人突然包围了南马庄村。听见响声,马金镶刚把区上的3名同志送进他家锅台底下的地道,两个鬼子、三个汉奸就破门而入闯进了院子。此时,马金镶已无法脱身,容不得多想,他立即把锅放回原处。刚伪装好,一个汉奸就进到屋里,鬼子看马金镶手上没有茧子,怀疑他是八路军,把他抓了起来。随后,鬼子汉奸开始四处乱翻,幸亏地道洞口伪装得很好,没被看出破绽。

  敌人在南马庄村搜查两个多小时,没抓到一个地下党和八路军,就把全村男女老少全部赶到村东的周家大场。敌人恐吓逼问群众:“马金镶是不是八路,是不是区干部?”面对敌人的威胁,村民们没有一个被吓住,大家都说马金镶只是个医生。无计可施的敌人开始拼命地折磨马金镶,想从他嘴里知道区干部的藏身之处。鬼子用刺刀尖顶住他的胸口,又用大刀在他背上乱划,划得整个后背血肉模糊。敌人见马金镶如此坚强,更加坚信他就是八路军或区干部,便把他抓进了小店据点。在小店据点,敌人用尽各种酷刑,马金镶被折磨得一次次昏死过去,又一次次被冷水浇醒,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在小店据点经历了一个多月炼狱般的生活,马金镶被打入敌人内部的我地下工作者郭永平营救了出来。

  全家人积极投身抗日战争中

  马宝树说,当时不仅父亲参加抗日,他的全家人都投身到了抗日工作中,时任村农会主任的祖父马凤岐不仅在村中开展减租减息,还组织村民募捐粮食支援抗日队伍及赈济军烈属。祖母及母亲、婶婶,除照顾好地下党的干部及其子女的食宿外,还带领乡亲们做军鞋、军衣等。他的叔叔马占仑也参加了民兵,边种地边坚持后方抗日。

  马宝树说,不仅成年人都投入到了抗日工作中,父亲还分别动员当时年仅17岁的大姑姑马文萍和年仅15岁的小姑姑马玉珍先后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抗日战场。“大姑姑马文萍在部队主要从事政宣工作,小姑姑马玉珍先是在晋察冀边区兵工厂工作,后调到华北野战医院一分院任护士,1951年赴朝参战,做为志愿军中的护士长,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马宝树说,父亲被营救出狱后,已是遍体鳞伤,身体非常虚弱。任河县委以及区委的领导带着鸡蛋、小米等前去慰问,并传达了区委意见:因为知识分子奇缺,抗日政府急需有文化和有教学能力的人提高抗日民众的文化水平,待伤愈后调他去任河县八区创建抗日学校。因环境特别残酷,马金镶不仅自筹校舍、自编教材,还要与敌人周旋才能教学,把学生分散在有地道的户,夏天有时还躲到田野的青纱帐里教学。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与李文德等教师为国家代培了王晓书、王大莲等8名女干部。1946年,马金镶有感于百姓缺医少药,又重返杏林,走上了亦医亦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