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萤火虫公园被叫停 城市观萤遇阻

最后更新:2015-07-13 19:49:3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秦逸菲
\

梦幻般的萤火虫景观总能吊起城市人的好奇心,但从环保角度看,萤火虫主题公园问题多多。

 

7月10日本是引发热议的“上海首个萤火虫主题公园”开门迎客的第一天,但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得到的消息是,如期开园有点悬。果然,今天一早传来的消息是,这个“主题公园”被叫停了。多名大失所望的预约观众在预定网站留言抱怨。

“萤火虫公园”即将开幕的消息传开后,上海市松江区商务和旅游委员会旅游促进科现场检查,发现,这个“主题公园”存在场地、物价、公安、消防等多处问题。昨天上午,上海“萤火虫主题公园”的主办方武汉君友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表示,已经提交了报备材料,如果因为审批原因无法在10日开园,主办方将联系已经预约的游客更改游览时间。

仓促上阵的萤火虫公园,却成为城中热门话题,小小萤火虫的号召力可见一斑。浏览近期全国各地的相关新闻,可以发现,这股热潮其实称得上此起彼伏,郑州、武汉、湛江等地都传出将有萤火虫主题公园开张的消息。

对于大多数城市人而言,萤火虫已经是遥远的记忆,难免心怀情结。但众多主题公园里萤火虫的命运所引发的来源、保护保育及物种入侵等问题,已经引发一系列质疑和讨论。

 

\

松江“室内萤火虫主题活动”现场。因未获得审批,该活动被叫停。

人工繁育?不现实

多数活动主办方均宣称,萤火虫主要来自人工养殖。但在上海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环保人士姜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能够人工驯化繁育的萤火虫种类非常有限,而野外捕捉的成本非常低廉,与野外捕捉相比,人工繁育在成本和“应季性”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萤火虫的人工繁殖成本相当高。”湖北“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郭琼告诉记者。中心与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政府合作,在当地打造了国内首个萤火虫保育区——大耒山萤火虫保育区。随着养殖数量上升,成本加上水电、场地及其他研究费用,基地每年需要投入50万元左右的资金。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付新华也曾表示,人工繁殖萤火虫并不容易,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人并不多,能够大规模繁殖的更少。因此,商业活动为了逃避环保质疑而声称人工繁殖,其实几乎都是野外捕捉的。根据研究中心的测算,人工繁殖萤火虫的成本每只要达到10元左右,而野外捕捉的成本差不多只有5角。

云南萤火虫保护志愿者董志巍曾亲眼见到有人夜晚大量捕捉萤火虫,“一晚上可以(捕捉)几百只,多的有500只左右,捕捉者有当地人,也有外来的,他们通过网购或者其他方式,把这些萤火虫卖到外面去。”与此相应,在云南,董志巍从没有见到过人工大量养殖萤火虫的地方。

萤火虫的成虫阶段非常短暂,荧光灿烂的日子正是萤火虫繁殖的时期。捕捉、贩运和展览破坏了它们繁衍后代的生命周期,而对环境的挑剔,也使得萤火虫很难在新家存活和繁殖,最终沦为供人短暂玩赏的快消品。

付新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萤火虫在自然界中有不少天敌,被捕食量巨大。在自然环境下,萤火虫一次产下的100~200粒卵中仅有2粒左右能存活,约等同于产卵的一对萤火虫的数量。“如果有1000只萤火虫,被抓走500只,明年繁育过后,可能也只剩下500只,甚至500只不到。萤火虫繁育前期雄虫居多,而后期则雌虫居多,如果捕猎者恰好在萤火虫繁育的中间时期,即雌雄数量大致相等的繁育高峰期进行捕猎,那么对于萤火虫种群的伤害是巨大的。”

萤火虫幼虫的主要食物是螺和蜗牛,它不仅是生物指标,同时也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被大规模捕捉,对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而引入萤火虫的地区,也可能造成未知的影响。付新华告诉记者,他的海外合作伙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大场裕一博士,近期在日本发现了世界首例萤火虫入侵,即美洲的萤火虫入侵并定居在日本。这种萤火虫食源广泛,一年能繁殖六代以上,非常强悍。因此,也不排除可能有萤火虫在异地定居下来,而一旦发生定居,这种生物入侵,也有可能对生态平衡造成一定影响。

野外观萤,并非不可能

对城市放飞萤火虫持否定态度的专家,希望民众能够到野外或者自然公园中“克制”观赏。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李学燕表示,上海崇明岛等郊区,仍旧有萤火虫。上海附近的天目山和舟山群岛等地,也都可观萤。姜龙说:“在上海野外分布的萤火虫有陆栖的黄脉翅萤和水栖的条背萤。如果上海的民众想要寻觅萤火虫,在上海青浦的淀山湖水系周围分布有较多的萤火虫,此外,在外环公路的林带附近也可能发现萤火虫的身影。”

“四川天台山的公园是就地保护,比较符合自然规律。观赏萤火虫比较成熟的还有日本,到(萤火虫大量出没的)一定季节,在报纸上会有推荐:可以到哪些公园观赏哪些种类的萤火虫。”李学燕介绍说。

消失的萤火虫还能回到城市吗?“城市里萤火虫逐渐消失,第一是由于栖息地被破坏。栖息地要能提供足够的食物。第二,萤火虫需要泥土作为羽化的场所。第三,它对光线也有要求。”姜龙告诉记者,“荒地和边坡地被开发、农药的应用,还有土地的硬化,导致萤火虫的栖息地急剧减少。一些小河和水沟就被填埋,对水生萤火虫的影响也特别大。”

“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温度在18~25摄氏度为宜,又性喜潮湿,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日本民众之所以还能在城市中看到萤火虫,依赖于城市的留边。姜龙也认为,日本的萤火虫生态归功于城市规划上的先期准备,此外,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是萤火虫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他建议:“上海可以在现有的大型绿地做本土萤火虫的繁育实验,营造适应萤火虫生存的场所,适当引入一些萤火虫的食物,如蜗牛之类的。实际上就是给城市留白,政府在规划上要下力气,规划了之后管护要跟上。”

李学燕表示,萤火虫是一种具有指标作用的生物,它对环境的要求和人类的要求是一致的:没有污染、植被好、水质好。正因如此,保护萤火虫,也正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