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曾焚烧蓬莱国货市场 损失相当于2500根金条

最后更新:2015-05-14 23:30:27来源:新民晚报

  距离文庙不远,蓬莱路中华路口,曾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著名的国货大本营——蓬莱国货市场。

  1937年,上海爆发了“八一三”事变,11月12日,日军侵入南市,上海沦陷。日军占领南市放的第一把火就是焚烧蓬莱国货市场,大火连烧两天两夜,蓬莱国货市场尽付一炬,市场商家损失惨重,总值相当于2500根金条。

  回首历史,蓬莱国货市场究竟见证了怎样的抗战烽火?上周,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口述历史——抗日战争中的老西门”活动,追忆烽火岁月。

  匡仲谋办国货市场

  蓬莱国货市场的创办人,正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匡仲谋。“我的祖父是一位爱国、有社会责任的实业家,民国元年,他在尚文路何家弄100号建造了名曰‘匡庐’的住宅,直到1956年因病去世,都居住在此。”匡仲谋的孙子匡志新说。

  1929年,匡仲谋独资建造了蓬莱国货市场,占地24亩。“祖父建造这个市场是基于三点考虑。”匡志新说,首先就是要振兴华界,方便老城厢的居民;同时,祖父在沪创业已30多年,深知创业艰辛,决心要为民族品牌提供一个集中展销的平台;此外,作为商人,他敏锐地察觉到推广国货蕴藏的巨大商机。

  1930年3月8日,《申报》刊登了蓬莱国货市场开幕典礼的广告,此后蓬莱国货市场日渐兴隆,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的国货大本营。

  查阅当时的《申报》,对蓬莱国货市场有这样的报道:“凡百货物,应有尽有,届时落成,堪与南京路之三公司媲美也。”

  蓬莱国货市场鼎盛时,有近百家商店,人们走进市场,不但能挑选价廉物美的各类物品,还能看电影、观申曲、听评弹,它既是一个商品丰富的购物场所,又是老城厢的文化娱乐中心。无论是老城厢的市民,还是住在租界的市民都喜欢白相蓬莱国货市场。

  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蓬莱国货市场是一个商业场所,但却很不一般,因为在创办之初就肩负起了“唤起民众注意,尽量提倡国货”的使命。这样的使命,让蓬莱国货市场在市民心中扎下了根,也让日寇恨之入骨。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沦陷。日寇冲进老城厢,把抵制日货的蓬莱国货市场烧了个精光。那么,蓬莱国货市场究竟做了哪些事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1932年6月,为抵制日本洋布,蓬莱国货市场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土布运动大会”。开幕式上,匡仲谋亲自上台宣讲提倡国货的意义,胡蝶、陈玉梅、高倩萍、夏佩珍等十多位影星,身穿场内商家精心裁制的土布旗袍,登场亮相,轰动一时。附近的上海中学、务本女中等校学生纷纷带头穿上土布学生装或土布旗袍,不仅仪态朴素大方,更体现了爱国情怀。这个“土布运动”很快就扩展到苏、浙等省,杭州、嘉兴、无锡、苏州等地相继仿效,社会影响巨大。

  1934年底的一个晚上,蓬莱国货市场又组织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提灯晚会,100多家厂家商号人员,以及中小学生,提着形形色色的彩灯,从市场内出发环城游行,大家兴高采烈,煞是热闹,彩灯上的标语有:“凡吾国民不论男女,须一律用国货”“用国货从家庭起,一转眼普及全社会”等等,观众人山人海,游行队伍直到午夜才回到蓬莱国货市场。

  同时,匡仲谋还创办了《上海报》。这是一份以政论为主,兼顾蓬莱国货市场商情的综合性报纸。《上海报》发表了大量提倡国货的文章,成为宣传国货的重要阵地。

  1937年8月13日战火燃起,《上海报》连出12期上海军民奋力抗击日军的“号外”,此后被迫停刊。1937年10月5日《大晶报》《上海报》等10家上海最有影响的小报联合出版了《战时日报》,发表了许多抗日的新闻和评论,但出版3个月后就夭折了。上海沦陷后,主编冯梦云被日本海军陆战队逮捕,以身殉国。

  大戏院首演抗战剧

  1930年1月8日《申报》刊登广告:蓬莱大戏院今日开幕。

  蓬莱大戏院是蓬莱国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匡仲谋投资建造。蓬莱大戏院与上海文化界的抗日斗争密不可分。抗战话剧《保卫芦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就在此首演。

  抗日战争时期,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投身于抗日救亡洪流,上海影剧界人士也以文艺为武器,参加抗日斗争。1937年7月中旬,中国剧作协会成立大会通过决议:全体会员集体创作话剧《保卫芦沟桥》,7月20日,推选陈白尘、阿英、于伶组成筹备演出委员会,剧本由崔嵬、马彦祥、王震之、阿英、于伶等17人编写。主题歌由塞克、孙师毅等作词,冼星海、周巍峙等谱曲,洪深、唐槐秋、袁牧之、宋之的等组成19人导演团,参加演出的有赵丹、金山、周璇等100余人,在上海各剧团、电影公司和剧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只用十多天时间就排练完毕。

  8月7日,抗日话剧《保卫芦沟桥》在蓬莱大戏院正式公演,震撼了上海滩。演出日夜进行,还加演临时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事大爆发。1937年7月31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关押的“七君子”沈君儒、邹韬奋等人经各方营救无罪释放后,蓬莱大戏院专场演出《保卫芦沟桥》表示慰问和支持,8月4日,蓬莱大戏院又加演了一场《保卫芦沟桥》欢迎从日本归来的郭沫若先生。

  “《申报》评论《保卫芦沟桥》‘是一颗掷向民众深处的爆裂弹,猛烈地激动每一个观众的神经,沸腾他们的热血。’”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过传忠说。郭沫若看了演出后,满怀激情地写道,“卢沟桥虽然失掉了,我们依然要保卫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