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花木兰》剧组抗议综艺节目恶搞巾帼英雄

最后更新:2015-07-10 00:17:37来源:消费日报网

  近日,上海某卫视节目中播出恶搞民族英雄花木兰的节目,引起网友极大愤慨,网友抗议仍在持续酝酿。7月8日,3D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之花木兰》剧组表示,强烈遣责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组、贾玲等无下限恶搞民族英雄的行为!

 

  东方卫视近期在《欢乐喜剧人》第9期节目里,恶搞颠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误导观众,这种为了收视率,恶搞古代英雄的恶劣行径人神共愤!当期节目中,在“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旁白声中,贾玲穿着一身臃肿的古装,吃着鸡,满脸肥油就出来了。接着,贾玲因不敢奔赴前线,贪生怕死,力荐爹爹去从军......该剧完完全全颠覆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将其恶搞成了一个贪婪呆滞、猥琐丑陋、贪生怕死的花痴形象。这种媚俗行径无耻之尤!

 

  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上北魏时期的一名替父从军、为国家、为民族勇于抵御外侵的英雄人物。千百年来,她至忠至孝,大智大勇的形象,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不朽图腾。然时下,恶搞英雄人物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却出现了错位,甚至是恶搞,以歪曲、恶搞英雄形象为乐事。继岳飞、阿庆嫂等被糟蹋得一塌糊涂后,刘胡兰、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人物也受到了"无厘头”的污化.....贾玲为了所谓的“艺术”,恶搞花木兰家喻户晓、替父从军的英雄事迹,这不但是在肆意摧残乃至打碎我们心中的精神雕像,也是在喧嚣和暴露其自身的丑陋!英雄人物不容歪曲亵渎!

 

  花木兰不仅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形象代表,更是全国乃至全球独立、自强、敢作敢为的优秀女性的形象代表!在倡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树立高大完美的木兰形象,更会为社会提供强大的正能量。恶搞也必须有底线,大众情感也不容亵渎,真善美和假丑恶不容混淆,公众心中也有一条道德红线。恶搞这样一位女英雄,既破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文化的正统性,又严重伤害了国人的感情,更是对广大女性的轻佻戏弄和侮辱。

 

  3D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之花木兰》剧组刚于6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力宣扬了我们民族文化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精神气质,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而东方卫视及贾玲对花木兰的无耻恶搞无疑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亵渎,对社会氛围泛娱乐化、低俗化、负面情绪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恶搞误导大众,是3D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之花木兰》制片方和全体剧组成员所无法容忍的!制片人郭永涛先生代表影片剧组强烈遣责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组、贾玲等这种无聊无耻丑化英雄的媚俗行为!强烈要求他们向被他们侮辱的全国乃至全球女性道歉!向喜爱敬慕木兰的全球人民道歉。

 

  恶搞版《木兰从军》过了头

 

  节目引网友强烈不满

 

  节目播出后,一时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对节目这种行为口诛笔伐。

 

  网友墨舞神飞以《恶搞花木兰,恶心!》为题写道:东方卫视近期在《欢乐喜剧人》节目里,以恶搞花木兰取悦观众,赢得收视率,误导观众,令人作呕!

 

  恶搞花木兰这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替父从军的英雄人物,颠覆了花木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英雄形象。他们恶搞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是被动的,正能量是假的,“吃亏是福”是巧合的!反而,吃货是真实的,娱乐是主动的,无聊是自然的!这样恶搞,误导大众,误导青少年。

 

  类似的帖文,在网络上传播甚广。目前,已有媒体在网络上@贾玲团队,至今未收到回复。

 

  木兰故里文化专家: 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歪曲

 

  商丘市作协副主席、虞城县作协主席高青坡认为,虞城被国家认定为木兰故里,花木兰在虞城甚至是“半人半神”的形象,至今尚存的木兰祠,表达了人们对花木兰的敬仰之情。节目如此恶搞,把花木兰的形象完全颠覆,极大地伤害了木兰故里人民的感情。

 

  《木兰传》作者、虞城文史专家郭义方对此事更为气愤。他说,木兰传说早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大忠大孝、大仁大义的形象流传千年。节目这种低级庸俗的恶搞,小的方面来说是哗众取宠,大的方面来说他们损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河南知名剧作家、《木兰传奇》编剧胡奎明说,花木兰的艺术形象非常完美高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中国女性的代表,这一点早已形成共识。花木兰扭转了世俗对女性的看法,其完美的形象,只要人类存在,就不会泯灭,绝对不允许有人颠覆、诋毁花木兰形象。该节目把花木兰丑化成一个傻大妞,不仅亵渎了英雄形象,更践踏了民族美德。

 

  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国表示,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次播出的节目,肯定与习总书记的讲话背道而驰。(本文综合大河网、京九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