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还将成为文化创新之城

最后更新:2016-03-29 23:33:47来源:澎湃
\
晨光里的深圳湾。  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0年的深圳,会变成什么样呢?
 
除了“科技之城”、“创新之城”、“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这些早已熟悉的标签,到2020年,深圳还将成为文化创新之城。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已于近日出炉,未来5年深圳的文化创新发展的设计蓝图、实施路线、施工时间表都在其中。
 
浓缩起来一句话就是:深圳要用包容、人文的城市文化发展,让你有满满的获得感。
 
\
2015年12月12日,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近日在深圳蛇口原大成面粉厂启幕。 东方IC 资料
 
深圳的城市底色是创新创业
 
“如果你第一次到深圳,我想深圳对你的第一印象或是扑面而来的创新创业文化,从某种程度来讲深圳是一座创业城市。”
 
这是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陆健在3月27日召开的2016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的开场白。
 
作为一座只有37岁的年轻城市,深圳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浮沉的一代创业者们。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自己的著作《激荡三十年》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深圳的故事。
 
1978年,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政协主席。
 
在当上政协主席后,邓小平主持的第一个大会就是随后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大会上,他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当年,共有6000人参加了这次科学大会,其中仅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在大会的后排,坐着一位名叫任正非的33岁的青年人,他是解放军派来的代表,他因为刚刚获得了全军技术成果一等奖而意外地得此殊荣,此刻他正在为父亲的平反以及自己能否入党而愁,而他不会料到的是,再过十年他将漂泊到南方的深圳,以微不足道的两万元创办一家叫做华为的电子公司。
 
对深圳来说,任正非和华为的故事绝非孤例。
 
吴晓波在书中写道,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全国立即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办公司热。在深圳,当时中国最高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里挤进了300家公司,“一层25个房间,最多的拥挤着20多家公司,有的一张写字台就是一家公司”。
 
直到今天,深圳依然是一个“移民”属性强烈的城市。即便是广东本土成长的腾讯企业创始人之一马化腾,也是在读大学时才来到了深圳。
 
不少年轻的创业者们也选择了在深圳开始自己的梦想。“80后”企业家刘若鹏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在美国杜克大学留学三年后,依然选择回到深圳,创办了光启研究院,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一万次选择都会回到深圳。”
 
\
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视觉中国 资料
 
深圳的魅力是什么?因为这里是中国创客们的大本营。
 
用刘若鹏的话说,“表象上来说其实各个城市差不多。甚至单论创业条件,深圳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但有一个问题差别很大,这就是对于成功原因认定的价值观有着天壤之别”,“深圳有太多企业都是从零做起的,企业故事都非常励志。在这个地方,大家相信成功是可以靠努力换来的。”
 
深圳市委宣传部文改处处长刘文斌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用“不仅新锐,而且新潮”来形容他眼中的深圳高科技产业。
 
“80后”汪滔和他的团队创始的大疆科技,研发的是小型无人机;同是“80后”的刘若鹏和他的光启研究院团队研制出“隐形衣”;还有同时在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创立的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位“80后”企业家——今年33岁的刘自鸿,他和他的团队是全世界最早专业从事柔性显示技术研究开发的团队之一。
 
刘自鸿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个让他“先行”的地方:“深圳这个城市特别像硅谷。什么人都有,而且心态开放、包容。有各种工厂,从原材料到芯片、器件、电路板,特别容易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陆健在《深圳市IT产业发展报告》中描述了深圳作为IT产业集聚地的独特优势,它是硬件之城,又是软件之城,它几乎是世界上PC板研发制造量最大的一座城市,在这里可以找到任何一个元器件。每一个产业零件的便利都是一簇火苗。
 
来自一个经济城市的文化创意
 
创新创业的城市底色也注定深圳要在自身文化建设上充满创意。
 
“文化创新之城”的构想于是应运而生。
 
在刘文斌看来,“深圳毕竟是一座年轻城巿,在文化发展上还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品牌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不多、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出发点就在于补齐短板,谋划长远,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凝聚气质鲜明的城市精神,打造开放时尚、引领潮流,既有‘中国味’又有‘世界范’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巿,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也认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正是着力将深圳建成一座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历时半年、数易其稿的《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是深圳文化宣传系统未来5年工作的“总抓手”。这是一张展示城市文化美好未来的“效果图”,更是一张深圳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细致“施工图”。
 
“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促进深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这是上述方案确定的一个目标。
 
王为理说,真正一流的城市,在文化上一定要有作为,不能只在经济上有作为,要建成文化强市,深圳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走得很坚定。
 
作为一座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移民”城市,深圳是包容的、创新的,同时还是时尚的。中国的城市里,能用时尚来形容的不多,深圳恰好是不多的几个之一。
 
2008年,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入围该网络的城市,全球第六个“设计之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奥标志就是由深圳市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
 
作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深圳将举行国际设计周,构建一个以创意设计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进一步提升深圳城市国际影响力。
 
事实上,出乎很多人的想象,深圳文化产业的体量其实非常大,超过GDP的10%。
 
\
2015年5月16日,深圳,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观众在“HelloKongzi”摆出的“HELLO ICIF”字阵里拍照。 视觉中国 图
 
今年的文博会将更加国际化,日前,招商招展已达95%,政府组团98%。文博会“一带一路”馆面积将达7500平方米,比利时、匈牙利、立陶宛、泰国、韩国、俄罗斯、埃及、马来西亚等31个国家和地区已确定参展意向,文博会精彩可期……
 
据深圳新闻网报道,那份长长的深圳文化创新实施方案还为深圳端出了一份“城市文化菜单”: 1月有关爱行动,2月有传统民俗节,3月有国际摄影大赛,4月有中国(国际)公益映像节,5月有文博会,6月有“一带一路”音乐节,7月有国际动漫节,8月有国际流行音乐节,9月有国际科技影视节,10月有中国杯帆船赛,11月有读书月,最后还有创意12月、国际设计周。
 
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
 
还有国际水墨双年展、国际版画双年展、国际科技影视节、全国中青年油画展、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国际标准舞世界杯公开赛、深圳青年影像节、国际魔术节、世界合唱比赛、大剧院艺术节……
 
对于身处其间的深圳市民来说,这是每个月都闲不住的节奏。
 
除了上述各种形式的文化展、文化节之外,深圳“城市文化菜单”还为市民呈现更多美味的文化体育大餐。
 
从“重点建设3至5家新型文艺院团、1至3家文体院校和3至5支高水准竞技体育队伍,汇集“超级赛事和明星队伍群”,引进、培养一批文化名家和艺术、体育英才”,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达到2.4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一站式’服务”,再到“全面建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建成一批代表国际化市形象的文化地标,使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更均衡,缩小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到2020年全市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0.25平方米”等等各个领域,《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堪称一张深圳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细致“施工图”。
 
可以说,这份菜单透露的,正是深圳要成为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的梦想。
 
经济为舵,文化扬帆,深圳的激荡之路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