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服务“一带一路” 吴建民:对话促世界进步

最后更新:2016-06-03 00:38:47来源:大公网
  大公网6月2日讯 (记者 谭笑)在吴建民眼里,外交不仅仅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手段,更是寻找机遇、寻求合作的桥樑,其中文化外交对于建立国与国之间从上至下紧密的联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位前驻法大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前不久举行的首届中法文化论坛上,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法国政府议会关系部长让-玛丽·勒甘等共同探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时提出,文明的对话促进世界进步,而在“一带一路”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的交流将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相互融合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吴建民在论坛上表示,在世界处于割裂状态时,人类进步很慢,但将割裂状态打开后,世界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文明对话的结果”。

  他说,中国曾在历史上领先了上千年,但之后却落后了,原因就是“封闭”。他认为,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离不开他曾在法国的五年留学生涯,改革开放是文明对话的成果,也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中法两国代表着东西方两大文明,吴建民说,当前世界上文明冲突带来的灾难让人触目惊心,文明的对话显得格外重要,而中法两国都对彼此的文化所吸引,这更带动了两国关系从高层到民间的紧密,也带动了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深化。

  “中法文化年”活动300项

  “中国的资本走出去,外交要服务。”吴建民说。

  “中法文化年”是由两国政府合作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大小三百多个项目涉及到多个文化领域,极大加深了两国民间交流,也将中法关系推进至新的高度。提到“中法文化年”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推动者——吴建民,他的这一创举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一种模式,并推广到各个国家。

  吴建民曾在多个场合中表示,外交及外交官都是资源,应该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他大力推动文化外交,并成果斐然。

  一九九八年至二○○三年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吴建民在法国除了促成“中法文化年”以外,还推动当时中法两国领导人江泽民与希拉克互访彼此的故乡,并在中法互设文化中心。这些通过文化交流来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的活动使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并推动了两国贸易以每年十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文化是“一带一路”灵魂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中法文化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基础。文化已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支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灵魂所在,加强文化交流是消除误会与偏见、增进理解与信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吴建民表示,中法两国等曾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作为“一带一路”上两个重要的节点,中法两国在文化交流上的深化合作,为保持文化的生机、开展文明对话交融、加速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往来和互惠互助,为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交往起到了示范作用。

  【贝建中谈跨文化建筑】

  在自己民族最核心、最敏感的文化地带请一位外国设计师设计地标,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设计师,必然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异乎寻常的勇气。每一个去过巴黎的人,都会去罗浮宫,并且在由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当年饱受建筑界争议、最终成为跨文化再造的符号的玻璃金字塔之前流连忘返。在中法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贝聿铭之子、旅美建筑师贝建中分享了他对跨文化交流的想法。

  贝建中介绍,法国已故前总统密特朗,当年邀请贝聿铭重修罗浮宫时,贝聿铭在巴黎秘密访问了三个月之久,因为贝聿铭当时并不确定是否要接下这个庞大又极富挑战性的项目,他更不知道密特朗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

  揭修建玻璃金字塔秘辛

  贝聿铭在巴黎的酒店里学习法国和罗浮宫的历史时了解到,自十二世纪以来,每一任法国国王都曾在罗浮宫居住过,他们都会对罗浮宫做出调整,或扩建、或添新。就像当今中法两国会邀请世界著名建筑师来中国做建筑一样,十二世纪的法国也邀请例如达芬奇等世界著名的建筑师来法国修建罗浮宫,但只有很少的外国建筑师的计划能够被通过,即便达芬奇为罗浮宫设计的草图也没有被批准。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罗浮宫分为独立的七部分,因为空间和资金的相互竞争,各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在重修时,贝聿铭建筑团队努力让七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并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如今,玻璃金字塔已经和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圣心教堂一样,成为巴黎的象徵。这些离不开建筑设计师们的努力,和法国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中国建筑设计进步极大

  贝建中说,梁思成在美国学习建筑学,曾经是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建筑师,如今在北京还可看到他的建筑遗迹和痕迹。当一九七八年贝建中来到中国时,见到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吴良镛和同济大学陈从周,“这些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对中国未来的建筑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都认为中国需要一些新思潮,借鉴国外的建筑艺术。”贝建中说。

  贝建中曾参与到中国建筑事业中,他说,中国的建筑设计师经历了模仿西方建筑的阶段,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入中国元素,使得中国的建筑设计更加先进。贝建中对于在中国看到的建筑现状感到“备受鼓舞”。近年来,中国建筑设计师在国外获得大奖,说明中国的建筑设计走向成熟。他不无幽默地说,中国设计师学会了西方建筑精髓,并融入了本国文化元素,“我们这些西方设计师可以回家了。”

\

著名画家、北大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指出,文化融合应是“和而不同” 曹晓晨摄

  【范曾:顺应心灵而认真创造】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范曾就往返生活在巴黎和北京两地。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时,他所绘製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戴高乐将军画像,悬挂在塞纳河畔法国外交部部长的办公室。中欧论坛发起人、法国人高大伟曾评价这位中国著名画家、北大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是中法友谊的象徵和两国文化交流使者。

  在中法文化论坛上,范曾指出,文化的融合并不意味着混为一体,而是“和而不同”,两国的独特文化使两国彼此吸引,更成为对方的借鉴与补充。

  范曾以两国的哲学为例,他说,中国的哲学不像康德、笛卡儿那样言之凿凿,而是带有暗示性和启迪性,中国哲学引起了西方哲学家的欣赏,海德格尔欣赏东方哲学,他的“向死而生”观点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庄子书里已了然在目。

  “这种暗示和启发是中华民族智慧语言,也是西方现代很多哲学家‘无路可走’时打开新的大门的通道。”范曾说。

  范曾指出,守成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而腾飞是法国文化整体不停的追求,中国和法国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衡量艺术终极标准是好和坏,而不是新与旧。论坛最后,范曾对中法两国的艺术家提出了由衷的期待,“人们不是为了惊世骇俗去故弄玄虚,而是顺应心灵去认真创造。希望中法两国的艺术家都能按照这样去做。”

\

中国青年演员冯绍峰担任《狼图腾》主演,在片中演绎“人狼情深”

  【法导演分享《狼图腾》背后故事】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狼图腾》由被誉为最会拍摄动物题材的导演、法国名导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港译尚积葵亚诺)指导。历经七年筹备,阿诺用其独有的镜头语言,讲述人狼之间如何彼此尊重、和谐共处。

  中国製片方选择阿诺执导《狼图腾》原因是认为“法国电影风格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并且不是那么商业化”,而阿诺也通过拍摄《狼图腾》爱上了中国。他在首届中法文化论坛上直呼,他在中国拍摄《狼图腾》期间度过了“最美好的岁月”。

  中法文化交融 感受天然默契

  阿诺说,在拍摄《狼图腾》时,曾与剧组驱车十七小时前往拍摄地,一路上与同行人畅谈福楼拜、司汤达、雨果、库尔贝等等“艺术家之间最爱的话题”。在内蒙大草原的拍摄经历也使阿诺印象深刻。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年四季的草原风景让阿诺爱上了中国。他说,在拍摄期间,每次回到欧洲,都会有人问他在中国的感受如何。阿诺说,每次被人提问,他都会先掐一下自己,然后说:“到我现在与你讲话的这个时刻为止,我应该在中国度过了我人生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涯中最美妙的一段时光。”

  中法电影产业合作前景大

  最让阿诺感动的是他在拍摄《狼图腾》中得到了中方的大力支持。曾有一名中方製片人对阿诺说,中方最关注的是阿诺在拍摄过程中要进行自由的拍摄,相比他以往在荷里活的拍摄经历,这样的艺术创作环境是阿诺最为看重的,而这也促成《狼图腾》在中国的放映一刀未剪,还原电影的真实,也给艺术家最大的施展空间。

  阿诺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电影市场,观影人数庞大。《狼图腾》作为中法合拍片,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在市场影响上都大获成功,也体现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前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