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打击ISIL决议 联合反恐能否兑现?

最后更新:2015-11-21 22:05:37来源: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网】在巴黎恐袭血案发生一周后,联合国安理会当地时间20日投票通过了决议,促请有能力的会员国根据国际法,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受“伊斯兰国”(ISIL)控制的领士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打击其恐怖行为。面临越来越猖狂的恐怖分子,国际反恐合作存在的诸多障碍以及各国反恐的分歧,是时候由联合国主导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打击恐怖主义了。

据中新网报道,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决议,促请有能力的会员国根据国际法,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受“伊斯兰国”控制的领士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特别防止和打击伊斯兰国和胜利阵线的恐怖主义行为,摧毁它们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相当多的地方建立的庇护所。法国外长对此决议表示欢迎,并发表声明称,该决议表明了全世界对抗ISIL的决心。

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仍在发酵

据北京《法制晚报》报道,回顾今年历次恐袭不难看出,恐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猖獗呈愈演愈烈之势。恐怖分子惯用的“多点联动”恐袭手法,在世界各地也屡屡得手。此次巴黎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再次给世界敲响警钟:国际反恐形势之严峻必须正视。

此次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与“911”类似,都是多点同时进行,但规模小于“911”事件。袭击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部署周期等方面也少于“911”。从恐怖分子数量和伤亡情况来看,与此次袭击案的类似是发生在2008年的印度孟买恐怖袭击,当时是10多名恐怖分子,造成170多名市民和警察的伤亡,受伤390多人。

此次连环袭击案具有精心策划的特征:从袭击地点看,恐怖分子选择了球场、咖啡馆、酒吧、音乐厅等公共场所,意图对平民产生恐怖威慑效应,制造社会恐慌情绪的动机明显;从袭击节点看,近日G20、APEC在内的各国领导人峰会将接连举行,特别是本月底巴黎还将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恐怖分子选择这一敏感节点进行攻击,明显带有较强的政治复仇色彩。

法国奥朗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就加强协调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进行讨论。双方同意,两国军队和情报部门将建立更加密切的接触和协调以打击恐怖组织。

打击恐怖活动,客观上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予以有效预防和惩治。然而,各国的分歧又制约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至于在此前,国际社会始终没有一个具有制约力的反恐公约,此前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更多只是一种意向。

各国反恐分歧依然严重

此次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为全球各国敲响警钟。当前恐怖活动扩大化趋势日益严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推动和深化国际反恐合作是全球人民共同心声。

长期以来,由于各国在国家利益和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上分歧较大,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国际反恐合作虽有进展,但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明显效果,目前国际反恐合作也只存在于一些技术性的领域,且十分有限。

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各国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问题涉及到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也关系到国际合作与各国外交政策走向,同时影响到一国的总体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

由此同时产生的问题还包括各国对恐怖主义与恐怖组织的界定不一。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有159个之多。迄今为止,也无统一的关于恐怖组织的界定。由于缺乏对恐怖主义、恐怖组织的界定标准,导致各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过程中常常无所适从。有些国家常常只反对针对本国及盟国的恐怖主义、恐怖组织,却对在竞争国家发生的恐怖主义、恐怖组织态度暧昧,对恐怖分子、恐怖组织的经济或社会处境甚至公开表示同情。

近些年,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一系列变化,国际恐怖主义表现出了新的组织形态,甚至出现“国家化”的组织形态。“伊斯兰国”这样的恐怖组织产生就是例证。新形态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有着具体的目标: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

此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本土化恐怖组织也是当事国最主要的恐怖威胁。但是,“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是另外一个人眼中的自由战士”这一冷战时期的论断,也又重新被很多人拾起来。例如,2014年发生我国云南昆明的“3×01”恐怖事件,在一些西方媒体和人士眼中,只不过是弱势群体所发出的“绝望的呐喊”,是值得同情而不是需要抨击的。

国际反恐面临国际法难题

从国际社会反恐的立法情况来看,目前,构成有关制止国际恐怖主义的重要国际法律或公约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由联合国或国际组织主持制定的有关公约;有关区域性国际组织制定的公约;各国政府自己制定的相关法律。

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先后制定了12个防止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和法规,对遏制恐怖主义活动起到了一定作用。

美国“9·11”事件后,联合国更是加强了反恐的决心。

2001年9月12日,第5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反对恐怖主义的第一号决议,成立了“安理会反恐委员会”作为监督和协助各国执行这一决议的专门机构。

由于恐怖袭击和威胁的跨国性质,国际反恐合作必然会越来越密切,而要让这种合作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建立和加深相互信任,在应对恐怖主义时必须同心协力。

正因此,2001年9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373号决议赋予了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在反恐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要求各国加强其边界安全、不向恐怖分子提供庇护,而且还要求所有国家审查银行业务惯例、海关和移民手续、执法和情报合作等。

2006年9月8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有关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的《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以协调和加强联合国各个会员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努力。

不过,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看来,《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不过是一种意向,“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约束力。只有由联合国安理会通的公约才具有制约力”。

此外,在国际反恐斗争中,面临的主要国际法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李伟向记者解释,比如美国派地面部队到叙利亚,叙利亚认为美国的这一行为并没有得到其主权政府的同意,但美国又不承认叙利亚具有主权国地位。

“随着反恐合作的深入进行,各国国家利益在不同程度上的冲突也会加剧。在这种国际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协调各国反恐行动并使之回到统一的机制中来,需要有一个发挥核心作用的机构,这个机构理应是联合国。坚持联合国主导原则既可以凝聚全世界的反恐力量,也可以防止反恐单极化的现象发生。”

但李伟也认为,以联合国为主导打击恐怖主义的操作难度很大,因此彻底打击恐怖主义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参与打击伊斯兰国势在必行

据凤凰网报道,中国人质樊京辉被ISIL绑架杀害的事情让中国人看到,在国际的反恐斗争当中,中国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而且一位中国公民被残忍的杀害,对于全体中国人民也是一种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的贸易国,目前又在推动一带一路的全面的推进,在这个进程当中由于中国经济本身的全球化,所以中国公民在国外的越来越多。而伊斯兰国是以建立所谓的哈里发国作为他们的一个所谓的奋斗目标的,而且他们的所谓哈里发国尽管是纸上谈兵,他也是把中国,至少把中国的新疆是包括在内的。

另一方面,从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在中国新疆就有少数年轻的极端分子他们都是一些穆斯林,先后到阿富汗后来到俄罗斯车臣参战,后来又到伊拉克,现在又在伊斯兰国里面也有他们身影,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是确定是有中国籍的这些极端分子恐怖分子,也在伊斯兰国里面活动,同时狂妄的伊斯兰国,几乎向所有的大国都发出了挑战。面对这样一种情势,中国加入国际的反恐斗争,甚至是反恐战争也是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