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迪拜当“迪漂”

最后更新:2015-07-06 21:47:35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b5eab3000.jpg

  全世界最豪华的酒店:迪拜帆船酒店。图/GETTY

 

  我在迪拜当“迪漂”

  (原标题)

 

  《中国新闻周刊》 实习记者/高敏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平台,转载请注明)

 

  最新一期《花儿与少年》中,迪拜游展现的当地奢华场景羡煞观众,其中“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丢在迪拜捡垃圾”的字幕更是令人对迪拜心生向往。这期节目的播出将“迪拜”又一次送上了微博热搜榜。

  迪拜在世人眼中是奢华的代名词,关于它的“传说”不时在坊间流传。

  “在迪拜乱扔豪车的现象屡见不鲜,法拉利、奔驰、奥迪都被当垃圾扔掉”的传言让“去迪拜捡垃圾”成了被很多人向往的职业。一条“在迪拜打工3年,回来买了4套房子”的微博引发大量关注,结合国内买房难的现实,去迪拜“淘金”成了许多人的“梦想”。

  作为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迪拜的确是中东最富裕的城市。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土豪之都”。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奔赴迪拜工作。阿联酋福建商会会长陈志祥曾介绍,迪拜是华人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聚居城市,目前共有近30万华人长期在当地工作生活。然而,当地华人“迪漂”的日子真如人们所想的那般梦幻奢华吗?

  近日,一则中国21岁小伙在迪拜遭劫杀的新闻引发国人关注。小伙随身携带的102万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72万余元)被凶犯抢走。当“迪拜”、“巨款”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人们便习惯性地将遇害者身份猜测为“土豪”或者“富二代”。

  事实却恰恰相反,遇害小伙只是迪拜某海外货运公司员工,收取各大客户的货运钱款是他每天的工作,而他在当地月薪仅为3500元人民币。

 

  “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在迪拜的生活跟想象中差别很大,来到这边之后,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没有一点感情色彩。”湖北女孩小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在迪拜打工。

  曾就读于广东一所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小麦,去年刚毕业便前往迪拜工作。大学期间在广交会做兼职时的一次偶然机会,她认识了现在公司老板的朋友,经介绍开始在当地从事办公家具销售工作。

  华人去迪拜工作,多是为中国老板打工,通常会包吃包住,但待遇一般来讲并不比国内高多少。“3年买4套房”或许只是传说,她比被劫杀小伙工资略高一些,小麦月薪5000元人民币。“假如去外企工作的话,会有很多福利,外企工资也会高一倍。”小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自己同当地开店的浙江老板签了三年合约。

  在迪拜当地房租比较贵,一间单间也要三千迪拉姆(约合人民币5000元),所以小麦只得居住老板提供的房间,和几位同事挤在一间。

  同当地华人打工者一样,对小麦来说,迪拜工作跟国内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作时间: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她每个月只有一天休假,另外周五上午放假,因为阿拉伯国家穆斯林要做礼拜。另一位在当地从事销售工作的中国女孩苏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的工作时间主要为了迎合当地人的时间,迪拜天气太热,大多数人早上不愿出来。

  “工作赚钱”似乎成了小麦在迪拜生活中永远的主题。每天晚上十点下班后,她接着赶去兼职,为当地华人的孩子辅导英语,继续工作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除此之外,同许多在国外的人一样,小麦也做起了海外代购。但不久之后便被老板“叫停”,“老板觉得我们是用他的钱和时间为自己做事,心理不平衡。”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她的代购生意交由国内的姐姐联系,自己只负责按顾客需要采购。

  每天被工作“包围”的小麦偶尔会抱怨“感觉像地狱”,老板经常拖延工资也让她更加急切地去赚钱,“为了给家里多寄一点钱,我每个月平均寄回去5000元。”来自农村单亲家庭的小麦将在迪拜工作当作一次难得的机会,所以比一般人更努力工作,“累”成了她口中的高频词。

 

  难适应的生活

  尽管生活几乎被工作填满,但小麦也在努力协调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工作加兼职之后,如果还有精力,喜欢运动的她会出去跑步或者打篮球,尽量保证每天半小时的运动量。累的时候,会相约好友,去吃小肥羊或者酸辣粉等她喜爱的中国食物。

  像许多英语专业的女生一样,小麦也酷爱英文歌和美剧,《越狱》和《尼基塔》是她最爱的美剧,大学时有时会看到凌晨四点。在迪拜工作之后,因为太忙,只能偶尔追剧。

  迪拜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小麦刚到当地时也曾想过学习新语言。她报了当地一个免费学习阿拉伯语的学校,每个星期五上午有班车接送上课,但上了两节课后,由于工作太忙,她不得不放弃。

  来自西安的何枫是中兴通讯外派迪拜的员工,做技术销售工作。他的工作时间同国内公司一样“朝九晚五”,工资也相对较高,年薪14万迪拉姆,所以休闲生活比小麦要丰富一些。他下班通常去健身房锻炼,周末的活动是逛商场或者去海滩玩,晚上在当地酒吧“放松”,因而结识了不少来自各国的朋友。

  凌晨一点多睡觉,早上八点五十起床,是小麦每天的作息时间,“来到这里之后,能睡上一个饱觉,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对当地华人来说,迪拜的气候也许是最难适应的。迪拜属热带沙漠性气候,只有夏季和春秋,夏季酷热干燥,气温高达45℃以上,全年最低气温一般也在11-13℃左右。四五月份常有沙尘暴,一年很少下雨。

  “偶尔到室外,就会觉得全身发烫。”小麦这样描述刚去迪拜对气温的感知,刚开始她很难适应当地气候,鼻子、嘴唇,甚至全身都很干燥。对气候的不适时常令她感冒,但苛刻的老板并不允许生病的员工休假。

  饮食时间的不适应也让小麦吃了不少苦头。早上九点半吃早餐,下午两点午饭,晚上十点下班回家之后才能吃晚饭,她时常腹痛,所以现在选择不吃晚饭,因为“太晚了吃太多会不舒服。”

  “这里饮食结构跟国内是两个世界。”何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跟国内相反,迪拜是肉类便宜而蔬菜贵,曾有报道称当地华人在超市选购了一根胡萝卜,一扫价格才发现是60多迪拉姆。

  当地公交很少,但价格却很贵,何枫做了一个对比,公共交通按站计费,20站地铁花费7.5迪拉姆,如果乘公交则要花15迪拉姆,但只有两条地铁线路,他出行都是地铁加打车。

  独自身处异国他乡,加上工作压力大,“迪漂”们同国内家人朋友的联系也很少。尽管收入不错,但何枫认为自己“失去的比得到的多”,身处国外,失去的感情和人脉令他“并不快乐”。

  小麦去年至今还没有回过家,因为公司允许一年半回家一次。她每天太忙,只能通过微信和QQ和家人联系,偶尔打电话。今年只有21岁的她已经学会独自承受,对家人只报喜不报忧,“打电话都会说我很好,不能让家人心疼我,只希望他们为我自豪。”

 

  “迪漂”眼中的迪拜人

  阿联酋属阿拉伯国家,依据宗教传统,伊斯兰教的第九个月为“斋月”,“斋月”期间所有餐馆都不允许营业,而且穆斯林晚上开斋后才能进餐。斋月期间,不论是否穆斯林,当地任何人都不允许在公共场合进餐、喝水、抽烟,否则会有被拘禁的可能。

  近期正赶上当地“斋月”,何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改为每天下午三点下班,一下班就回各自住处,因为在太阳落山以前不能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喝水,甚至嚼口香糖都不可以,否则会被警察抓走或者开罚单。

  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中国人在当地也不能穿着太暴露,男女之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在银行排队必须男女分开,公交车前几排为女士专座,男士在后门下车,女士和小孩从前门下。

  尽管身在“土豪之都”,迪拜人都很友好。如果在路上开车,遇到问题只要将车停在路边,人下车之后,过往的车辆就会停下来帮助你,苏怡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后,对迪拜人的友好总是津津乐道。

  迪拜当地的福利待遇是最令人羡慕的。阿联酋规定,国民第一次结婚的夫妇都会免费获得一栋别墅。凡是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就免费分给孩子一栋房子,此外,孩子从出生之日起,父母还能按人头每月从政府部门领取儿童抚育金,足以支付一个儿童的日常生活所需。

  但阿联酋并没有移民政策,外籍人员只能拿工作签证或居留签证,本国人“土豪”级别的社会福利并不能享受。

  何枫并不喜欢迪拜,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那里他没有归属感,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土豪之都”对于在当地工作的华人来说并不美好,或许只适合有钱人去旅游。

  而小麦则把在国外生活当作难得的锻炼机会,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得更好一点,希望家人为自己感到自豪,“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因为我还年轻。”

  在他们看来,在奢华的“外衣”下,从异国他乡来到这里的“迪漂”的工作与生活,和“北漂”或许并没什么不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苏怡、何枫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