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问毕节未成年人被杀案:真相离公众还有多远?

最后更新:2015-08-07 22:39:18来源:新华网 刘元旭、王厚启、刘雅萱
\
贵州毕节张氏姐弟于家中遇害,房屋已盖上大块蓝色塑料布。北京青年报 图
 
新华网北京8月7日新媒体专电,继当地8月4日晚将案件通报定性为“他杀”后,备受关注的“贵州毕节2名未成年人死亡”案,犯罪嫌疑人于8月6日被抓获。然而,尽管案件已经告破,但面对来自不同渠道的纷杂信息,笼罩在公众心头的疑云却愈加浓重。当地通报中“父亲外出”的措辞是否是为模糊处理姐弟两人为留守儿童的事实?因患乙脑炎后遗症休学在家的被害者有无遭到性侵?“未成年人悲剧”为何再次上演?公众期待当地有关部门积极公布真相。
 
1 受害者被披露属留守儿童,通报中“父亲外出”措辞是否为刻意回避?
 
广受关注的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死亡事件过去还不到两个月,位于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市又一次成为媒体聚焦的焦点。
 
8月4日,毕节市纳雍县勺窝乡中心村大塘组发生一起命案,两名未成年姐弟被人在家中杀害,姐姐15岁,患乙脑炎后遗症休学在家,弟弟12岁,为小学学生。
 
消息被披露后,人们在对两名未成年人被杀感到愤慨和痛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两姐弟之死是否又是一起“留守儿童之殇”。但在此次通报中,仅提及两名死者的姓名、年龄和家庭基本情况,但对公众关注的两人是否为“留守儿童”的问题却并未正面回应,只是提到其父亲张习九8月2日外出。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这一质疑尚未有权威部门一锤定音的回应。一方面,媒体频频提及两姐弟是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当地通报中“父亲外出”内容较为含糊。
 
虽然悲剧谁也不希望发生,但发生后公众有权了解真相。网友“@新闻评论君”说:“地方政府要正视问题,才能让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其父亲是短期“外出”还是长期“外出务工”?两姐弟是否为留守儿童依然成疑。
 
2 被杀女童被曝疑遭性侵,“休学在家”是否遭“色魔”摧残?
 
这起命案经贵州省、毕节市和纳雍县三级公安机关合力侦办,犯罪嫌疑人于8月6日被抓获,并交代了犯罪事实,指认了犯罪现场。
 
两个正处花季的孩子为何被残忍杀害,公众迫切想知道:犯罪嫌疑人究竟为何杀人?
 
更加令人心痛也备受舆论关注的是,8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据中心村多名知情者说,两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年轻人,分别是20岁和17岁,且与被害人是同族亲戚。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指认现场时交代,被害少女死前曾遭他们性侵。
 
8月7日中午,当地警方在官方微博“平安纳雍”上发布消息称:“8月7日,有媒体在网上登载了纳雍县‘8·04’案件有关‘案情’的报道不属实。”但未明确指出究竟何处不实。犯罪嫌疑人在实施杀害前有没有对被害人进行性侵?公众期待权威部门正面回应,以真相尽早拨云见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指出,尽管“留守儿童”“性侵”这些字眼过于敏感和吸引眼球,但如果事实确实存在,权威部门就应尽快公布真相。“直面舆论关切,公开透明,才能取信于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作为舆论高度关注的事件,政府应第一时间最大限度公布事实真相和权威信息,这既有利于树立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政府形象,也有利于避免各种传言谣言满天飞。
 
3 离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死亡不到两月,“儿童之殇”为何又一次上演?
 
从5名流浪儿童垃圾箱烤火中毒死亡,到4名留守儿童集体服用农药死亡,再到2名“父亲外出”的儿童在家被害身亡,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脱离于父母的监护之外。人们不禁要问,儿童之殇为何再一次上演?
 
尽管权威部门尚未证实,但媒体通过调查却把矛头再一次指向了“留守儿童”。如果其确为留守儿童,舆论更要追问:当地轰轰烈烈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何没有避免这样一起悲剧?作为乙脑炎后遗症休学在家的女童,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关爱措施?
 
今年6月发生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死亡事件后,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贵州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集中排查留守儿童,织牢救助网底。
 
不久前,毕节市也专门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保全市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成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伤害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应该说,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毕节近几年在关注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上也在不断发力。留守儿童的悲剧,不能让当地政府背负所有的责任。但如何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悲剧不再上演,需要全社会更多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认为,尽管这种事件有其偶发性,这些存在的问题,也决非单一环节可以解决,但是地方政府还是应尽最大努力将此类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确保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