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漫江城:一场大雨和一个城市的攻防战

最后更新:2016-07-25 13:49:18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水患之问】

加大防灾、减灾的总体投入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城市是一个人工系统,我们不仅要在建设上重视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而且要在城市化进程中,从根本上避免违反自然规律的模式和速度。


20160702102847271ta.jpg

6月30日到7月2日,武汉市新洲区普降大到暴雨,举水河凤凰镇郑元村陶家河民堤段溃口70米,被困村民紧急转移。图/中新

 

水漫江城:一场大雨和一个城市的攻防战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符遥

  
  “说实话,知道今年可能要发(洪)水要淹了,但没想到是这次,这么快。”7月8日,一位武汉市民向《中国新闻周刊》感慨道。
  
  尽管自2016年1月以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及气象部门曾多次预告:受超强等级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今年长江流域的降雨可能比往年多5成,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几乎所有武汉人都知道,一场洪水可能在所难免。可7月伊始,这场雨伴随的洪水到来之时,仍让人感觉有些“突如其来”。
  
  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数据显示,从6月30日20时至7月6日15时,武汉累计降水574.1毫米,超越此前1991年7月周降雨量542.8毫米的纪录,创造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一周内的雨量几乎达到了北京一年的降雨量,它相当于40个东湖的水量。
  
  7月1日,最先被卷入这场洪水的是地处武汉东北部、新洲区举水河沿岸的人们。而武汉中心城区的市民们真正感受到这场灾害带来的真正威力,是在7月6日那场暴雨之后。
  
  多处民堤溃口、连夜转移、城区百余处渍水、交通瘫痪……在过去的7天里,从洪水到内涝,武汉,这座依江而建的城市,刚刚经受了一次无比严峻的考验。
  
新洲溃堤】
  
  水,是从位处长江上游的麻城、自北往南至新洲逐渐蔓延的。
  
  6月30日之前,新洲已经断断续续下了十几天雨,这天一早,雨又降下来,可很快,它从中雨转为大暴雨,一连下了整整一天一夜。
  
  第二天,很多人都发现举水河“有点儿不对劲了”。
  
  7月1日中午,吃过午饭后,举水河沿岸凤凰镇郑元村中央湾的村民郭子新去西堤上走了一圈,雨还在下,河水刚没过堤脚,但正在不断上涨。过去七八年来,每年一到汛期,郭子新都会参与村里的防汛工作。依照他的经验,“这几年发水,水一般不会到堤脚,最多就到河床”。眼下水位可疑的高度让他马上警惕了起来。
  
  他连忙跑回家,开车把两个孩子送到10公里外的亲戚家,又把不久前家里才买的新车停到了凤凰镇中心小学附近——那里是这一片地势最高的地方。
  
  等他安顿好这些返回村里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此时,河水已经涨到离堤面不到1米的位置。眼看着水势越来越大,他和同村的几个村民一起,开始招呼各家做好准备撤离。
  
  得知河堤可能要出危险,村里陆续有四五十名男人自发地跑到堤上抢险,试图加固每一个出现裂口的薄弱环节。
  
  举水河素有“鄂东第一河”之称,发源于大别山中段南麓,自北向南流经黄冈麻城、武汉新洲区等地,在新洲、黄冈团风县交界处注入长江。干流长170.4公里,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也是新洲的三大河流之一,在新洲境内长51.4公里,流域面积550.6平方公里。
  
  举水河自古以来就水患不断。根据麻城市原政协主席、市文化研究会主任凌礼朝的《举水河祭》,自1840年至1985年麻城建市前的146年间,举水河共发生过52次水灾,平均每2.8年泛滥一次,淹死373人,伤1138人。1986年至1996年的11年间,发生水灾6次,平均间隔不到两年。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1991年,举水河水位超过历史纪录,洪水冲毁了多处河堤,冲倒民房3万余间,死21人,伤4000余人,经济损失近亿元。
  
  可这一次,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说,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自6月30日梅雨季第四轮强降雨拉开序幕,湖北省绝大多数地区普降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从7月1日起,降雨在两个地方形成了暴雨中心:一个是武汉的江夏区,另一个是位于举水河上游的麻城。
  
  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30日下午5时至7月1日0时,麻城的平均降水量为322.2毫米,最大降水量达到428毫米,均突破了麻城有史以来的最高值。这使得市内举水和巴水两大水系及70多条支干流河水暴涨:7月1日晚7时,举水河实测洪峰流量4400立方米/秒,是该市有气象记录62年来的最大洪峰。
  
  也是在这一时段,来自上游的洪峰和本地持续的强降雨让举水河新洲区凤凰段水位从早上9点时27.98米的设防水位,升至了保证水位33.11米,并且仍在迅速上涨。
  
  “到了堤上以后,到处都是千疮百孔的。”多位当天参与抢险的村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1991年的洪灾之后,这段堤坝就再也没有加固过。1日那天,虽然不少人赶到堤上,但因为没有提前准备防汛物资,他们只能是看到哪里要渗水了,就从另一侧挖土,装到塑料麻袋里去填,“挖了这里补那里”。
  
  很快,这些小修小补就不起作用了。
  
  湍急的河水一次次撞击着土质的民堤,堤面上平常通行的小道早已满是稀泥。这边刚发现一个小口子,人刚上去准备填水直接就没过了下巴,铁铲使不上劲了,最后人不得不潜到水下去堵裂缝。
  
  尽管村里刚调来了一台挖掘机,但水也淹上来了。堤口的土都已经被水浸软了,轻轻踩一脚上去,土就开始一块块地要往下陷。谁都明白,“基本无能为力了。守不住了。”
  
  晚上8点刚过,邻村陶家湾的村干部打来了电话:“这边的堤段已经溃了。”
  
  事后郭子新他们才知道,这天晚上,举水河沿岸的河堤出现了好几处溃口,陶家湾那边的口子足有70多米宽。
  
  晚上8点20分前后,“轰隆”一声巨响之后,洪水冲破了中央湾段的河堤。
  
在坝上站了一夜】
  
  想到妻子还在家里,郭子新蹚着水,赶在河堤即将溃口之际跑了回去,一楼的堂屋已经进了水,“至少有五六十公分那么高”。再想跑去别处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紧随其后地呼啸而来。他们顾不上抢救东西,马上跑上了自家二楼。
  
  洪水顷刻间淹没了沿岸的村庄,也冲毁了光纤和移动基站,冲断了凤凰镇、三店街等地的电缆、水管。手机已经没了信号,家里的电和自来水都停了。郑元村瞬间成为一个孤岛。
  
  “砰!”“砰!”……很快,附近突然传来数声巨响,“像炸弹一样”,那是村里有房子被洪水冲毁时发出的碰撞和倒塌声。站在自家二楼,这声音每响起一次,都让郭子新胆战心惊。
  
  屋里的水还在涨,从一楼开始向二楼蔓延。郭子新点起蜡烛,开始用楼梯的台阶做参照物记录水位。他发现屋里的水几乎每半小时就要上升15-20厘米,他拉着妻子翻上了屋顶。
  
  晚上11时,洪峰通过举水河柳子港,洪峰水位达到33.58米,创造了历史新高,直到夜里2点多,大河才算是真正平静了下来。
  
  雨一直没有停,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没有灯光、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在巨大的黑暗中,郭子新和妻子捧着蜡烛,在屋顶上坐了一宿。
  
  这个晚上,对举水河沿岸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
  
  就在郑元村中央湾段的河堤发生溃口的时候,在凤凰镇对岸的三店街,涂河村村民宋永玲正在家陪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看电视。电视上正播着《动物世界》,她忽然听到外面闹哄哄的人声和“轰隆轰隆”的声响,她站到窗边扫了一眼,看到好多手电筒交错的光影。
  
  起初她以为是有人在吵架,可这些奇怪的声音一直没有停。她准备出去看看,一打开门,吓了一跳,只见滚滚水流正沿村子的路冲过门口,“巷子已经变成了小河”。这时,婆婆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堤冲垮了!”
  
  “我这才知道,原来我最开始听到的那个‘轰隆’‘轰隆’的声音不是机器,是洪水!”宋永玲心有余悸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依据官方后来的灾情通报,在那个晚上,新洲区共有6个堤段出现了重大险情,东河三店街涂河闸段也是其中之一。80米左右的大溃口,意味着周边涂河、董椿、曾寨、七里、施庙等村都将迎来洪水的袭击。
  
  宋永玲算是极少数幸运的人之一。因为自家所住的楼房本身所处地势较高,每次修缮房屋时又有加固、抬高地基的习惯,他们在屋内竟然躲过一劫。以至于那个晚上,公公婆婆、弟弟弟媳等9口人在辗转了几个亲戚家之后,最终都聚集到她家。她家成为了临时的避难所。而整个涂河村都损失惨重,其他亲戚各自的家里都被淹了,屋内的家具、电器泡在水里,自家院子里养的二十多只鸡全被淹死了,但这已经不算什么了,“人能逃命,管不过来那么多了”。
  
  水一路向下游端冲去。
  
  家住曾寨村的许敏就没那么幸运了。
  
  上游堤坝溃口的消息传到她家,已经是晚上11点多,水还要有一会儿才会淹到曾寨来。这一片的房子都比举水河大堤地势低,村民们纷纷往堤上跑,许敏抱起才5个月大的儿子乱了方寸,跟着人流一起跑。
  
  慌乱之中,她只抓了一罐孩子平时喝的奶粉,其他什么都没拿。
  
  很快,从上游下来的洪水如期而至,翻滚着涌入了已经断电、没有了通讯信号的村庄。逃到了堤上,一群人挤在黑压压的空地上,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做不了。许敏想着自家被淹的房子,开始担心这次洪水将给家里带来多大的损失。
  
  那天晚上,几乎全村人都是在堤上过的夜。只有村里的一些老人还待在家里。因为从没经历过这么大的水,直到水冲进了屋里、淹掉了一楼,他们也不相信是“堤坝打破了”。“他们不肯走,都觉得反正是‘菩萨过江’了。”许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那是一个漫长到难以想象的夜晚。在堤上,人们忧心忡忡地议论着这场大水,也有人在低声地哭。许敏和婆婆两人轮流,一人撑伞,一人抱着孩子,努力驱赶着蚊虫,大家就这么站了整整一夜。脚下,河水已经几乎与堤面持平,似乎分分钟就会涨起来将她们淹没。
  
  “好吓人啊!开始那个河水流得特别急,哗哗哗的!”回想起那个夜晚,许敏的婆婆仍然心有余悸,“但没办法,想着有命在就不错了,还想要什么?”
  
  就在1日当天下午,和许敏的婆婆同村的一个老太太在河边放牛,后来水突然涨起来,她和牛一起被卷走了,再没有人见到过她。
  
  据新华社报道,7月1日晚,湖北武汉新洲区举水河发生特大洪水,凤凰镇郑园村陶家河湾举水河西圩垸发生溃口,口门70多米,附近6个村庄、1个社区被淹。
  
  1日晚上举水河堤坝溃口发生后,湖北省及武汉市消防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先后出动了700多名消防官兵、47艘冲锋舟、20余艘救生艇,携带着2000件救生衣等救援装备,紧急赶赴各个被洪水围困的村庄进行全面搜救。2日下午,中部战区陆军某州桥旅又紧急调派80名战士、9艘冲锋舟前去驰援。
  
  郭子新是2日凌晨1点多看到救援队伍的。
  
  在灾难面前,救援部队又一次发挥了优良传统。他们冒着雨,驾驶着冲锋舟在几乎已成汪洋的村庄间穿梭,挨家挨户地寻找被困的村民,并将他们转移到岸上。有的战士救人心切,没等冲锋舟靠近就直接跳入水中,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还有的战士搭建起“人梯”,让困在二楼的村民踩着自己的肩膀进入救生艇。
  
  在村里的老人妇孺都被救出后,2日早上5点多,郭子新和妻子也被消防战士救上了冲锋舟。当时天色已经亮了,他在自家房顶上用手机拍下了中央湾被洪水冲刷后的样子:一楼的瓦房被淹到只露出屋顶,浑浊的水面上零星漂浮着不知是谁家的家具、杂物和一些垮塌房屋上掉下的散落的木料。
  
  许敏一家也终于离开了堤坝,在朦胧的天色中,河面是从没有过的宽阔,“大河像大海一样。”
  
  从2日凌晨开始,举水河两岸无家可归的村民们被陆续送往设在凤凰镇中心小学和三店街中心小学的“亲人安置点”。食堂每天为大家提供免费三餐,来自镇卫生院和区中医院的医疗小分队坐诊。据凤凰镇中心小学校长余其发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人数最多时,在安置点住宿的村民超过750人。
  
  根据武汉市应急办发布的灾情通报,截至7月2日22时,新洲区已转移民众9500人。953户共2112间房屋在洪水中倒塌损毁;另外,还有3人失踪,2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41.8万亩,严重受灾面积24.2万亩。
  
  “好在人没事啊!”人们坐在安置点里,这样安慰着别人,也安慰着自己。
  
最艰难时刻突然而至】
  
  新洲区的人们已开始筹划着回家收拾“残局”。谁也没想到,在武汉的其他地区,一场更大的危机已在悄然酝酿中。
  
  5日晚上,水务局防汛指挥部的办公室里,所有人都暂时松了口气,根据前一天气象部门做出的天气预报,武汉在未来几天里不会降雨。
  
  雨却突然来了。
  
  “6号凌晨感觉不对头了。雨不停地下,几乎一个小时来一次大暴雨。那个气象图上面红的(标记)一片片地过,哪儿也不去,就去武汉。”王钧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他在武汉生活了五十多年,还在水务局工作多年。
  
  夜里2点钟开始,指挥部里没有一个人坐得住了。“到了3点,都想着‘完了完了’。”
  
  依照他们的判断,由于几天来暴雨接连不断,武汉的各湖泊和港渠水位持续上涨,已经无法进行错峰调蓄。如果紧接着又继续降雨,城市将很难应付。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在办公室的电子屏幕前,工作人员们开始通过实时监控查看全市各区域的渍水情况。平时容易渍水的路段都淹了,平时不容易渍水的路段也淹了。指挥部里的每一个人都看到了从屏幕中显示的境况,“凌晨4点,几乎全市都有水了。”
  
  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自7月5日晚20时起,武汉市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主城区在14小时内降雨229.1毫米。
  
  7月6日0时至9时,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在9小时内连发了11道暴雨预警令,其中7道为暴雨红色预警。
  
  据湖北省防雷中心统计,6日0时25分到8时43分,武汉市共发生闪电2818次,其中6时到7时的闪电频次最高,出现了758次。
  
  早上6点,武汉市长江隧道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隧道暂时关闭,交通封闭。
  
  截至中午12点,全市境内超警戒水位河道总长434.5公里,堤防总长614.7公里。主城区14小时总降雨220.0毫米,全市277座水库,已有190座超汛限发生溢洪。市防汛指挥部启动了防汛二级应急响应,黄陂区、新洲区维持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与此同时,全市有206处路段因渍水导致车辆无法通行,230条公交线路停运。
  
  在“外洪内涝”的夹击中,武汉迎来了自1998年以来,18年都未遇过的艰难时刻。
  
  在武汉的中心城区,当纵横交错的道路变成一条条“河道”,保证交通的畅通、安全成为了最重要的使命。
  
  这一天,为了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工作人员用上了1542台泵组、90台可移动抽水泵以及难以数计的防滑地毯、沙袋沙包和吸水膨胀袋。
  
  而在城市地下的深处,分布在各处的38处主要泵站及其庞大的地下水管网也在以970立方米/秒的抽排能力全力运转着。这意味着每天将能有一亿立方米的水被抽走,相当于一个东湖的水量。
  
  但这些,仍然远赶不上水在这个城市里蓄积的速度。
  
  7月6日当天,降雨量创造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的最高纪录。
  
  在相当于40个东湖的雨水降下之后,刚经历了有惊无险的一周的武汉,还是尴尬地迎来了“看海模式”。
  
  在之后几天的微博、微信上,到处流转着武汉内涝的“现场直播”:泡在水中只露出一小块弧形车顶的汽车,变成瀑布一般的地铁站楼梯,在马路上行进的橡皮艇……望着照片中已是一片汪洋的武汉,网友们甚至开玩笑说:“以后武汉人结婚的新标配是有房、有车,还得有船。”
  
疏于管理的民堤】
  
  待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些更复杂的情绪开始在灾民中交换并蔓延着。
  
  3日上午11点多,在新洲郑园村一处煤气站附近,许多人都闻到了煤气的味道。很快,“煤气站即将爆炸”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几乎所有人都跑了起来。有人一边高喊着“要爆炸啦!要爆炸啦!”,一边疯了一般向村外跑去;有人做饭做到一半,火都来不及熄,也扔下锅铲就往外跑。
  
  同样的消息也在微信群里迅速传播着。一位在武汉打工的王家墩村村民在回家的车上收到了同村朋友发来的“警告”,下车后他不敢进村更不敢回家,一直在镇上等到了下午消息平息下来。
  
  后来凤凰镇镇政府发布公告,称由于雨水浸泡导致煤气管道出现轻微破损,该煤气站确实出现了煤气泄漏,但工作人员已关闭总阀门,并没有爆炸的危险。
  
  洪水、恐慌慢慢平息下来之后,大家开始惦记受灾的家。尽管雨水仍旧不断,许多村民趁着不下雨的时候陆续回到村里查看家中的情况。
  
  在中央湾,村里仍到处积满淤泥,足足有半个小腿那么高。村民肖秀兰回到家后发现,屋里的积水仍然很深,冰箱、饭桌、床、堂屋供奉着的祖先的牌位……各种家具、物品半浮半躺在水里,相互碰撞得东倒西歪。
  
  命保住后,开始想到保有更多财物。“我后悔啊,不该跑那么早!东西都没抢(救)上!”肖秀兰在向《中国新闻周刊》说起时,没忍住掉下眼泪——因为身体不好提不了重物,溃口那天她只顾着逃命,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抢救出一些贵重物品到楼上去,家中损失特别惨重。洪灾还没有完全过去,她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生活该怎样办。
  
  除了焦虑,还有积蓄已久的愤怒。
  
  来自凤凰镇中央湾、郭家寨等村的多位村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这次水灾之前,他们早就担心堤坝可能会出问题——堤坝已经20多年没有加固过。凤凰镇党政办公室主任胡金元也向媒体坦言,西堤确实年久失修没有加固过。
  
  更糟糕的是,多年来一直有人在举水河里公开挖沙。许多采沙队的开采活动并不合法,但成吨成吨的沙子还是被卖到了武汉城里,甚至是省外。“以前没人管,后来有人管了,也挖得差不多了!”一位村民说。
  
  而在堤坝的另一侧,自2014年河堤旁的土地被承包给私人公司后,为了扩大种地面积,他们把河堤堤脚处挖掉了近2米。
  
  事实上,在举水河挖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早在2011年,就曾有位署名“村一把手”的网友在百度“麻城吧”上发帖:“举水河挖沙全不讲规矩,挖沙都挖到河堤边,大水一来后果不堪设想,前天我看不过眼去管了下,那些人比我还凶,险些要动手,为什么有关部门不巡视、管下呢?”
  
  2014年,湖北《楚天金报》也曾对挖沙一事进行过报道,这篇题为《新洲举水河大规模采沙毁坏林地,居民担心河堤安全》的文章中说,据凤凰镇凤凰寨村堤河湾村村民反映,有人在堤河湾境内日夜不停地采沙,目前举水河该段河道已被掏空、堤防被毁坏,至少50多亩林地被挖成深水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同样是在这篇报道中,还提到:“举水河河堤是上世纪50年代由老百姓肩挑手挖建成的,冲刷比较严重,并且河堤是在沙上面建的,根基不稳,容易渗水。”
  
  另据媒体报道,2014年,武汉水利堤防中心主任唐某因涉嫌受贿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他被指在2005年至2013年间,经其手涉及受贿的工程总造价已经接近10亿元,其中就有举水河举西堤加固工程,工程造价为3186万。
  
  而武汉市水务局原巡视员刘东才也被指控牵涉进举水堤整险加固工程中。2001年至2012年期间,其利用担任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巡视员的身份,曾收受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武汉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某10万元,助其在武汉市连江支堤举水河东堤加固工程施工过程“免受地方势力干扰”。
  
  但对于外界将干部贪腐和堤坝疏于加固一事联系在一起的指控和猜测,武汉市水务局负责人王钧予以了否认。王钧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这次举水河沿岸出现溃口的河堤,因为属于在特定历史时期百姓自建的“民堤、民垸”,达不到国家认可的堤坝等级,也不属于国家拨款加固的范围内。
  
  “目前出现的这些险情全部出现在民堤、民垸,没有一处在干流、支流。”王钧说。
  
洪水并未消退】
  
  7月7日,在连续一周的暴雨之后,天终于天晴了。武汉在艳阳中迎来了“小暑”。根据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通报,截至当天下午4点半,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渍水点已从本轮降雨高峰时段的162处降至11处,全市逾93%渍水点已及时消退。
  
  7月8日下午,设在凤凰镇中心小学的安置点正式解散,郭子新和村民们都回到了中央湾。第二天上午,水电恢复了,政府派来了铲车和一批劳工,开始帮助各家清理在洪水中浸泡了数日的垃圾、杂物。一些好心人则为他们送来了方便面、矿泉水等过渡时期的物资。
  
  但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恢复了正常。7日傍晚,一位在汉口上班,家住汤逊湖大桥附近的市民下班后开车回家。原本一个多小时能到达的路程,因为多条路段依然渍水无法通行、交通严重拥堵而变得无比漫长,他不得不多次绕道却又多次被堵在路上。最终,原本30公里的距离,他开了110公里才回到家,历时6个小时。
  
  而在位于光谷一路的城市之光小区,一位焦虑的业主几天来一直在各处咨询着有关汽车保险的信息:6日那天,暴雨灌入了小区的地下车库,她家刚买了不到半年的奔驰被整个泡在了水里。在抽水泵工作了两天两夜后,才把车库里的水抽干净。
  
  在暴雨过去几天后,在南湖片区的一些小区里,积水仍然超过一米,因为垃圾无法运出,水已经开始发臭,甚至有虫子沿着楼梯向楼道里爬。
  
  南国SOHO小区的一名业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6日的那场暴雨后,小区地库里淹了大概7米深的水。因为配电房在里面,家中一直断水断电,全家人只能暂住在酒店里。而9日那天,他们刚刚得到物业的通知:“由于市政管网水位已满,市政府下达命令不准再抽水,待市政管网水位下降以后再进行抽水,大概需要等待两至三天。”
  
  “以前没有这种情况,也许是这次的雨太大了吧!”对于几天来内涝给生活上带来的种种不便,许多人表达了理解,甚至还在网上主动反驳那些批评政府的声音。但也有不少居民,因为善后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心情反而比发洪水时更难受。
  
  还有些让武汉市民不舒心的事,比如自7月4日汤逊湖湖水漫过江夏大道汤逊湖大桥的桥面,行人无法通过。于是,在汤逊湖上,有人就划着小船做起了“摆渡”的生意,每人收费5元。
  
  在南湖片区的一处公寓前,一个小卖部的门口开始摆出了成堆被洪水冲掉的车牌,前来认领的车主需要花上100元才能把自己的车牌买走——这是6日暴雨那天,店主从水里捞出来的。
  
  一场无法控制的暴雨带来的对一个地方的冲击,不仅考验着政府的应变,及对各部门的协调和组织能力,也考验着每一个当事人在灾难面前的心灵。
  
  而这个考验还远未结束。
  
  截至7月6日12时,暴雨造成武汉全市12个区75.7万人受灾,14人死亡,1人失踪。
  
  根据天气预报,7月12日起,武汉可能又将迎来新的一轮降雨。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钧、郭子新、宋永玲、许敏等均为化名,实习生张池羽、张秦川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