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集微纪录片,英国学者讲述中国共产党与上海的故事

最后更新:2016-08-09 15:53:18来源:澎湃
\
微纪录片《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8日起亮相荧屏。
 
8月8日至15日21:50,8集微纪录片《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首播。影片每集8分钟,以史料文献、历史影像、实地探访等形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至1937年在上海波澜壮阔的历史。该片以全英文讲述,配以中文字幕。担任历史叙述人的是《毛泽东传》作者、原BBC记者、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肖特。
 
菲利普·肖特担任历史叙述人
 
为什么请一位英国学者来做这部纪录片的叙述者?在媒体试映会上,总编导、制片人陈菱说是看中了菲利普·肖特的专业素养,包括40多年的历史撰写经验、出镜形象、镜头感、语言能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历史观。
 
“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下面这些更令人着迷的了——例如你弄清楚了那个历史事件为什么是那样发生的,为什么这个或那个领导人像这样或那样做出了决定。简而言之,历史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展开的?我们能从中得出什么教训?”菲利普·肖特曾在自己的小传中如是说。
\
菲利普·肖特在讨论拍摄。
 
菲利普·肖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传记,不仅关注历史事件本身,而且关注导致这些事件的领袖人物以及他们置身其间的环境:毛泽东、密特朗......他说:“这些人物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他们都曾改变他们的国家。”
 
“历史学家并不需要告诉他的读者思考什么,读者有足够的智慧自己动脑。”菲利普·肖特感慨,历史学家或传记作家的工作是勾画出那些已知的事实,勾画出这些事实本来就存在的前后关系,同时,坦诚地承认还有什么是未知的:“让读者获得所有能获得的信息,再去处置这些信息,最终得出他们自己的判断。”
 
片中出现了上海市档案馆的哪些宝贝?
 
这部影片同时公布了许多保存在上海市档案馆的珍贵史料。该片总策划、出品人、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朱纪华表示,上海市档案馆馆藏360多万卷(件)档案中,很多都与党的历史有关。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见证。
 
比如《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的影印本,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日报关于1920年陈独秀筹备纪念“五一”活动情况的记录,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关于蒋介石、白崇禧等申请出入公共租界通行证的材料,蒋介石1927年3月31日致银行公会的信函等反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历史照片及档案文献。
\
《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封面。
\
蒋介石进入租界通行证。
\
蒋介石1927年3月31日致银行公会信函。
 
其中,一张来自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的陈独秀“刑事记录卡”引人注意。“刑事记录卡”正面上半部分为表格式,填写姓名、年龄、身高、职业、籍贯等,并贴有在狱中拍摄的陈独秀照片,下半部分写明其被捕原因和处置结果,背面则为陈独秀指纹印数枚。它反映了陈独秀在上海被捕的经历。
 
又如1936在巴黎出版的《全民月刊》所连载的一篇纪实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作者署名“廉臣”,自称是一名国民党军医,被红军俘虏后留用,后跟随红军一起长征。文章描述了中央红军自江西出发直至胜利渡过泸定桥为止,历时8个月、途经6省、行程12000里的经历,总结了红军能够获胜的原因。
 
据悉,这份《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向世人介绍红军长征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领袖的著作,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面世一年多,为后人研究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菲利普·肖特在片中说,后来真相大白,“廉臣”就是陈云。
\
《随军西行见闻录》。
 
此外,该片还公布了一些从海外发掘的史料。比如英国情报人员对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行踪监视记录、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的亲笔手稿、多幅首次公布的“四·一二”大屠杀现场照片等。
\
纪录片中展示的英国情报人员对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行踪监视记录。
 
(注:本文图片来源为上海市档案馆。)